Think different

想要给这篇随笔起一个好名字。

Think different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praise them,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disbelieve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About the only thing that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invent. They imagine. They heal.
They explore. They create. They inspire.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Maybe they have to be crazy.
How else can you stare at an empty canvas and see a work of art?
Or sit in silence and hear a song that’s never been written?
Or gaze at a red planet and see a laboratory on wheels?
We make tools for these kinds of people.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at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想到在给TOEFL 2020做pre的时候,无意识地写了这个。最后却改成了Think differently.或许是我那时候还没深刻进入乔布斯的世界吧。

乔布斯是一个性格特征非常鲜明的人,就像他自己的二元世界观一样,很好的就能分析出来。或许是天才都具有这样的特质,又或者是具有这样特质的天才仍然可以成功,可以改变世界。

读书的时候会反过来观照自己——把我和乔布斯相比当然是一种抬举,但是的确有可以思考和效仿的地方。同样的完美主义,同样的对技术感兴趣,或许我最后也会同样的不做技术。同样的瘦。不同的是我没有他的无与伦比,不容置疑的“现实扭曲力场”,也不像他那样傲慢不敬,我更谨慎多虑。这也注定我没能成为他那样的人。

今天和焕聊天,他说的挺对的,有时候运气真的很重要,就好比20年前不会想跟着任正非卖交换机,hh。我可能总是考虑的很多,虽然摄入的信息很多,但是却不能清晰的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重测的是INFJ,以前是INTJ。有些指标很均衡,没什么倾向。这种东西看看还挺有意思,会让我更频繁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事。或许也的确是一直在技术型和领导者之间摇摆吧。当我对自己现在做的东西不那么热情时,就会有新的想法出现,而这个阶段确乎又非常重要且意义深远,每个抉择都会让我反复琢磨,即使已经来了这么久还是会考虑是不是亏了。在我看来复盘对于未来的决策还是有意义的,虽然在当下纠结似乎真的没什么作用。

站在成功者的角度看,很多因素似乎确实没这么重要。但是问题就是我们都还不是成功者,所以必须先硬着头皮顶上,才能有后面的云淡风轻。可是问题是,如果不遵循成功者的指引,上哪里去找路?就比较离谱。

在钢笔小群聊天,和大顿聊的有点上头。不管如今处境如何,我还是对未来的目标坚信不疑。纵使道路是曲折的,应当总是能走过去的。但是现在目标似乎也不再那么单一了。

我为什么要教职?为了输出,传递思想。为什么不去做咨询?

非常有启发性的问题。我还没有考虑过本科就业直接工作。的确潜意识里会觉得读书才是正道,但是到底是不是这样?真的不太清楚。至少在过去的我看来,既然能读书,甚至能读博士,而且自己好像也不排斥读,为什么不读?读出来都牛逼?

但是假如那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呢?就像上次和wbr说的一样:我突然意识到,即使我成为了自己以往目标里的一个professor,我也很难践行自己传递思想,输出观点的意志。就像微信小群里大家讲的一样。想赚钱,想生活,就总得有不想却不得不做的一些事。哪里来的最优选,当下的自己很难弄清楚什么对于未来的自己是最优的。

罗列一下目前看似可走的道路吧,或许过一段时间,可能会看到自己的天真无知,或者感慨于自己的幸运。

  1. 继续之前的路,先考GRE再考TOEFL,中间保持科研进行,考前突击考试。目标是top30-50, bioinfo或者medical的PhD, 往长远了说,最好的结果应该是能找到一个不错的faculty。这个专业选择虽然在申请的时候避免了疯狂的内卷和竞争,但是同样的在毕业之后的选择面也就更窄了。假如王帝所言不虚,我至少能保证有KAUST可以读hhhh. 其实换个方向也不是不行,只是风险很大,时间成本也大。
  2. 选择去kth交换。让我觉得犹豫的地方有两个,第一是经济问题。让家里给我拿出40w属实是比较大的负担,而我一直的观念是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的,更何况实际上是有奖学金,只是以我的情况多半拿不到…假如去了,或许我会争争奖,试着打工赚外快之类的,总之就是让家里好受吧。第二就是时间和定位问题。kth虽然不差,但是实际上也没多好,去kth读ms意味着多一年的时间加上一个光ms回国基本没啥用的title. 倘若要继续读下去,去eth/epfl应该是比较正常的路,读完选择在北欧生活或者和1.一样faculty. 优点当然还是很明显的,花钱降低了自己目前的压力,提高了未来的平均值,也可以体验一下北欧的生活。总的来说我有些心动,只是于家的情理上很难接受。
  3. 从未设想过的道路。焕说,“既然想和人打交道,为什么不去做咨询?”其实我很难一下子回答这个问题,原因是对它很不了解,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输出”。简单在知乎查了下,有些东西还是很符合我的特征的,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就非常match了,还需要再多了解行业。像所谓要身体好要爆肝之类的,我也不知道是否就能够接受了。换言之了,我其实还是不太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说职业到底是啥样的。另外一点就是上面说的,本科直接工作以前是从没想过的,但是我很信任他,所以他说行,我就觉得好像是还行了。假如要这么走的话,剩下的一年半时间就应当多往行业方向靠拢,拼命实习,准备面试之类的。从此就是社会人了。

思路打开,路应当是越走越宽的,但是大道朝天,到底还是各走一边。

先记这么多吧。


Think different
http://example.com/2020/10/13/乔布斯传/
Author
Adrian
Posted on
October 13, 2020
Licensed under